
火热八月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的建设
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最新进展,据了解: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首个建设项目建筑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的北区学生宿舍一期已经开始封顶。9月份,将全部封顶。

再等1000多个日夜,待到三年后的8月,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将正式投用,来自全国各地的天之骄子将从这里开启通往梦想的航程。

新校区未来是什么样子?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在今年7月举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将汲取世界一流大学校园规划成功经验,创建“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的人本人文校园、兼容开放校园、绿色生态校园、智慧科技校园和持续生长校园。
未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张“文化名片”。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项目东至春明西路,南至运河东大街,西至前北营路,北至兆善大街。
用地规模110公顷,约1652亩,建设规模105万平方米,可容纳21800学生。
此前,人民大学开展了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国际比选,由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规划与咨询公司Gensler编制《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2018年10月,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批复同意了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
学校还专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主持编制《新校区校园规划设计导则》,同时还开展了园林景观、智慧校园、道路景观一体化设计等多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建设开放式校园

崔愷说,新校区将建设成“小街区、密路网、围合式”的“开放式校园”。
例如,将校内路网与城市道路衔接,形成统一的路网体系,使校园公共绿地和体育、文化等设施具备与城市共享的条件。
使校园建筑与街道界面要求相吻合,形成界面宽整有序、风貌融合的“街墙”空间。控制建筑的高度和密度,营造便捷的步行系统和丰富的场所空间。


还将创造不同的特色空间和建筑造型,争取做到“一楼一景”“一院一景”,同时在建筑技术、材料等方面也力争实现创新性、耐久性、经济性和生态环保。

关于新校区设计,崔愷还透露,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新闻学院和媒体创新中心,这是处于校园西入口的第一组建筑,也是人大最具学术权威的专业方向。
其建筑设计特点是创造一系列有场景感的新闻采集和传播空间,强调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利用有识别性的三棱空间、玻璃反射界面、各种类型的会议空间,以及丰富的室外和屋顶平台,营造出各具特色的互动交流和教学空间。

食堂、商业、活动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在庞大的建筑群中穿插渗透,既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又丰富了院落场所。
同时,在宿舍楼的结构造型和空间设计上采用开放式结构和装配式工艺,力求达到高品质的完成度。

预计到2025年8月二期工程结束,整个校园全面竣工。
2017年奠基、2020年一期宿舍楼封顶,一座独具风格的一流高等学府的新校园已呼之欲出,再等三年,看这所北京最美校园在副中心教育厚土上开花结果。
注:通州八通网综合整理
来源:北京通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