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项目 » 水利水电 » 正文

    有名 有实 有能 有效|莆田河湖长制再获中国水利报整版报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07  浏览次数:159

    福建水利ID:fjssljb

    福建省水利厅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4月30日

    中国水利报第二版

    整版报道

    《有名 有实 有能 有效——

    莆田:创新推进河长制 倾力建设幸福河》

    有名 有实

    有能 有效

    创新推进河长制 倾力建设幸福河

    “要持续落实河长制,提高河湖长履职能力,强化日常监管,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巡河治河各项工作常态长效;要完善监测机制,做到‘监测吹哨、管养报到’;要建立协作机制,推动生态河湖、幸福河湖建设。”今年4月,福建莆田市委书记、市级河长刘建洋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仙游县、涵江区一线开展“河长日”活动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问题整改工作调研时这样强调。

    水韵莆田 蔡昊 摄

    一天后,莆田市市长、市级河长李建辉深入涵江区,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河长日”活动,并主持召开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场会,要求持续创新管河护河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完善收污截污设施,运用好智慧河长综合管理平台,压实河长、河道专管员责任,及时处理水质污染和河漂垃圾。

    从2018年5月起,莆田市将每月的20日设为“河长日”,旨在督促市县乡各级河长带头一线巡河,结合综合治水、节水、护水,现场协调、推动涉河治理项目,督导重大问题,破解河湖突出问题。

    “河长日”既是河长履职日也是河长小考日,让莆田各级河长谨记职责,挑起担子,扑下身子,切实当好管河治河的“施工队长”,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现河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荔林水乡”景象。

    “河长日”是莆田市创新推进实施河长制的首创。自2014年12月莆田市通过河长制实施方案,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至今,升级组织体系,实行流域双河长,坚持周巡河督导,常态化月考核通报,纪委监委参与监督,依法科学管控,智慧化管理,校地合作,乡愁河长、企业河长、网络河长……莆田市不断创新河长制实施机制体制,形成从一河多长齐心护河的“有名”,到挑起担子压责任的“有实”,再到示范河湖善作为的“有能”,以及水患频发仍能捷报频传的“有效”,形成具有莆田特色的河长制工作模式。

    “三图﹢三统﹢三单”河长守河作战模式、“管人﹢管河﹢管事”智慧河长监管模式、“行政﹢流域﹢民间”多元河长组织体系、“立法﹢执法﹢司法”多维生态法治护航机制、“地方﹢高校﹢最美家乡河联盟”产学研绿色发展模式、“巡察﹢监察”专项监督河长制机制、“市域﹢云端”多域联动管河护河模式、“水中﹢岸上”河湖一体保洁机制……近年来,莆田市河长制工作亮点纷呈。

    木兰溪治理,是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莆田市将以实施木兰溪综合治理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契机,以河湖长制实施为抓手,坚持河长办建设规范化、河长履职常态化、河湖治理清单化、河务监管数字化、幸福河建设示范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示范河湖木兰溪系统治理引领带动全市幸福河湖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记者 刘艳飞)

    1

    仙游县:分类优化队伍擦亮巡河“眼睛”

    在莆田市仙游县大济溪旁,几名身着蓝色马甲的人正在忙碌。一辆标有“仙游河道巡查”的汽车旁,一人正在操控一架无人机,他的同伴们手执长柄钩叉等打捞工具,沿着大济溪打捞垃圾、水葫芦。这是大济镇河道专管员张铨和同事们开启河道巡查和保洁的一天,也是仙游县河道专管员巡河护河的缩影。

    仙游县河道专管员清理河道垃圾

    河道专管员是河湖管护的“第一线”,是河长了解河道情况不可缺少的“眼睛”,仙游县水系发达,全县这样的“眼睛”共有167人,他们每日行走在河道边上,统一身着蓝色制服,沿河道巡查保洁。近年来,仙游县在全市率先启动河道专管员队伍规范化试点建设,对原有的河道专管员队伍进行重新分类整合。

    河道专管员队伍建设改革需要创新,更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仙游县共有18个乡镇,分散在平原和山区,为激发河道专管员队伍内在发展动力,仙游县充分结合山区平原不同河道类型,在人员配备方面分类指导队伍规范化建设,全县河道专管员队伍由322名优化至167名。

    针对山区河网少的特点,精简河道专管员人数。如社硎乡、书峰乡、西苑乡等偏远乡镇,河道专管员队伍人数每个乡平均不到5人,投入手机App、无人机等巡河护河新科技力量,足以发挥日常管护基本效力。

    针对平原地区人口多、河网密布的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专管员队伍的社会效益。如鲤城街道、鲤南镇、大济镇、盖尾镇、赖店镇等乡镇,每个乡镇队伍力量保持在6人以上,通过明确职责分工,既能精简队伍,也保证了一定的巡查力量。

    针对部分平原地区人口多、河网密布,且污染源较隐蔽的乡镇,在规范化队伍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对人员的需求,保持队伍力量不变。如榜头镇,木雕工艺品行业发达,行业废水排放规范较为复杂,部分卫星地图无法发现的隐蔽污染源,需要人工巡查才能找出。因此,榜头镇保留队伍力量,既能增强河道专管员们的巡查力度和广度,也能在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时,起到一定的威慑力作用,减少违法群众阻扰。

    通过对人员配备的分类指导,仙游县河道专管员队伍力量逐步增强。今年以来,全县河道专管员已累计巡河18169次,共发现上报涉河问题2932个,整改到位2910个,整改率99%。下一步,仙游县将持续因地制宜推进巡河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确保河道巡查无漏洞、无盲区,切实保护辖区河湖水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特约记者 林国富 通讯员 陈顺妹 李娟 文/图)

    2

    荔城区:河务监管数字化

    2017年,莆田市荔城区在全省首批八个县区中脱颖而出,入围首批福建省综合治水试验县。荔城区着眼全县域、全流域,开展综合治水试验,创新治水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系统治理,努力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治水模式与经验,引领带动福建省水利现代化建设。

    荔城区智慧水务信息管理平台应用

    荔城区依据“全域治水、综合管护”的总体思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投资9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县级智慧水务信息管理平台,将智慧水务工程应用到“一心两湖四流域”,以信息化工具保障综合治水工程建设管理、治水工程建后管护、全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工作开展,在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管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全省前列。

    平台项目建立了“一个智慧水利门户、一批智慧化业务应用系统、一张水利专题图、一个水利数据中心、一张智能感知网、一套保障体系”的“六个一”模式,为全市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水利工作经验。

    河长、河道专管员通过巡河App实现实时监控和上报河道情况,问题在一线解决,使各级河长办对本辖区管理范围内河道情况了如指掌,为各级管理人员充分履职提供了科技技术支持,促进了巡河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以智慧水利平台为载体,加强市、区、镇三级上下衔接,通过信息共享、数据互通、人员互动、工作互联,充分发挥平台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河治河作用,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奠定良好水环境基础。今年1—4月,全区各级河长、河道专管员通过巡河App巡河12320次,全区智能巡河覆盖率100%,发现问题3492个,已整改3426个,整改率98.1%,智慧水利平台项目在科技管河护河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荔城区智慧水利平台在原有10个工作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充实自然资源、气象、水文、农业、生态环保等多部门的信息数据,加大信息录入上传工作力度,实时更新,促进平台向“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荔城区在智慧水利平台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监测技术、遥测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河流管护新模式,结合无人机、无人船、巡河App、智能监控摄像头、动态数据采集终端等新型科技设备,助力河务监管数字化。

    (特约记者 林国富 通讯员 吴志光 文/图)

    3

    城厢区:长岭溪抓示范带全面

    近年来,城厢区以长岭溪为试点,围绕“六水共治”,强化履职尽责,通过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快实施全流域水生态治理、创新“三率一感”,全力推进“幸福河湖”示范点创建工作。

    城厢区长岭溪

    机制创建 协同联动

    城厢区以幸福河湖建设示范化为契机,突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建立健全河长工作机制,推进长岭溪等木兰溪主要汇水支流河长制工作“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

    2020年,在木兰溪专项巡察整改评估期间,城厢区华亭镇与上游仙游县郊尾镇形成定期会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分7个点位定期对长岭溪进行取水监测,做到分段取样、科学分析、精准治理。密切加强与公安交警、水利河长和生态环保等部门的联合互动,通过巡逻车和无人机实现“陆空巡查﹢实时喊话”,及时制止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涉河问题。在建好、管好河道专管队伍和巡河App的基础上,华亭镇通过组建民间河长、校园河长等队伍,定期开展巡河、卫生保洁等活动,激发全民参与河长制工作热情。同时,积极探索发掘网格化信息平台作用,在重要流域、河段、路口布设高清摄像头,实现河道路口动态全景监控记录。

    水质提升 标本兼治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近年来,华亭镇通过生态安全水系建设、农村污水治理、专项问题整治等措施,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从2017年开始,华亭镇全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先后完成长岭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一期、二期,长岭溪长岭段水土保持、河道清淤等项目建设,彻底结束木兰溪支流两岸的洪水不设防历史。目前,长岭溪郊溪段全市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正在筹建中。在总结提升埔柳、五云等农村污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并完成长岭溪沿线4个村庄的农村污水项目建设。同时,注重后期管网运维,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运维机制,按每户每年20元征收污水处理费加上区镇财政兜底的模式,确保污水管网正常运维。针对河道沿线占道耕种、违章搭盖反弹等问题,常态化开展木兰溪及支流沿线“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

    以人为本 注重“三率一感”

    率先创新幸福河湖“三率一感”理念,即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和幸福感。

    在知晓率方面,通过“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同步开展宣传,以报纸、手机短信、微视频、抖音等为载体全面推广,提升全区群众对幸福河湖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在参与率方面,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参与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幸福河湖创建活动。在满意率方面,通过“平台受理﹢现场解决”双重协调,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充分发挥“12345”投诉举报平台作用,及时跟踪解决涉及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进一步完善河长公示牌,公开河长受理电话、及时召开现场协调会进行协调解决。在幸福感方面,城厢区在前期规划时提前植入幸福河湖创建元素,在全区多处河道规划设计“幸福河湖”主题公园,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特约记者 林国富 通讯员 许庆明 文/图)

    4

    涵江区:“一办三队伍”强化基层建设

    涵江区坚持以流域系统治理统揽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推动各级河长履职尽责,落实落细河长制相关工作。2020年以来,涵江区着力推进区镇(街道)“一办三队伍”(“一办”即河长办,“三队伍”即基层河长、专管员、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涵江区规范化河长办

    涵江区共设立15个河长办,开展综合协调、政策研究、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重点落实“五个一”,即“一套制度保障”,健全规范涵江区河长制会议、巡查、信息共享、信息报送、督导检查、工作考核、工作督办、水质考核等工作制度;“一张作战图治理”,逐河编制“一河一档一策”,启动涵江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项目,乡镇实行河湖治理一镇一规划,针对河道问题制定河道系统治理作战图,全面挂图作战;“一个体系落实”,健全区镇两级河长、河段长、专管员等河长制组织体系,各级河长熟悉“三图”,做到“三统”,落实“三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直面问题,狠抓整改,牵头开展“河长日”活动,落实河长巡河职责,切实做好管河、护河、治河的施工队长;“一个标识巡河”,统一规范配置河道巡查服装、标识,亮明身份开展一线河湖巡查,统一使用智慧河长App 开展巡河;“一个规范处置”,制定规范基层河湖巡查、问题处置流程,实行河湖问题清单销号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查河湖问题436个,发出督办件30份,已整改销号425个。

    各乡镇主动融入乡镇机构职能改革,强化基层河长制“三队伍”一线整治。率先推行“多位一体”的水岸一体保洁模式,由环卫公司对城区平原9个乡镇的河道实施保洁、漂浮物打捞、驳岸卫生保洁、水浮莲打捞及垃圾杂物转运等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推进“保洁﹢巡河”新模式,在保洁同时,推动河道日常巡查,确保问题不遗漏,切实落实基层一线管河、护河、治河。

    通过强化基层建设,全区共排查整治畜禽养殖23家、入河排污口2857个,河湖“清四乱”摸排整治689个、面积达32102.35平方公里;新涵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343家企业已全部完成企业排污纳管,接管率达100%;加大河湖沿线保洁巡查力度,共整治垃圾问题点822处。水质提升成效初显,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劣Ⅴ类比例逐年下降。

    通过流域水质提升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河道两岸优美山水风光再现,集防洪、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公园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休闲。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良好水生态环境正在形成,群众充分享受到生态水系建设的红利。

    (特约记者 林国富 通讯员 林嘉佳 文/图)

    5

    秀屿区:定清单解问题建设幸福河湖

    秀屿区水资源匮乏,同时河道多为独流入海,水体自净能力差,造成水质监测结果上下波动、起伏不定。秀屿区为此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综合治理、水岸同治,从治标入手,向治根发力,往治本聚焦,循序渐进,推动河长制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

    秀屿区土海环湖路 林昇辉 摄

    制定治理清单 解决“治什么”问题

    秀屿区对河流现状、污染源构成及分布登记造册,针对各条河流存在的问题统筹制定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行政执法监管等综合整治措施,制定“一河一档一策”水质提升方案,列出河道治理清单,明确治理目标、范围、内容、实施计划、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等,解决了“治什么”的问题。先后制定出《秀屿区污水提质增效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秀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等方案,逐一推进落实。

    攻坚重点项目 解决“怎么治”问题

    秀屿区强化项目带动,统筹河道治理、截污控源、保洁管护等方面,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相衔接,整体推进河道治理。秀屿区引进有实力的参建单位参与建设,对全区河道治理项目进行整体打包,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实施了木兰溪流域秀屿片区水系综合整治PPP工程、秀屿区河道综合整治(一期)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秀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笏石溪河道综合整治PPP项目,先后被列入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福建省综合治水试验县。

    针对水资源匮乏问题,秀屿区采取水系内循环生态修复方案,将受污染的河水处理达标后,回流到原水系,补充生态径流。针对河道管护难题,秀屿区除河道专管员外,实行河道管护市场化,将全区河道交由专业团队保洁,并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运营方式,组建专门项目公司,负责河道治理施工及建后17年运营期管护工作,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

    严格监督考评 解决“治得好”问题

    秀屿区实行党政双河长制,书记、区长一同担任区级河长,高位推动河道治理工作。坚持区级河长一月一巡、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河道专管员一日一巡;制定落实督查考评办法,与年度绩效评估相结合,推动部门履责尽责;率先推出约谈提醒机制,先后约谈提醒镇级河长4人次,发出督办单47份,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秀屿区检察院、法院先后成立派驻区河长办联络站,驻点推进涉河涉水两法衔接,推动水生态治理执法进程。同时,秀屿区结合区情实际,聘请热心老人担任“乡愁河长”,激发留守老人主人翁意识,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

    通过努力,秀屿区水环境实现质的提升。河湖环境逐渐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转变,位于城区土海湿地的“清塘栖鹭”美景被评为为莆田新二十四景之一,生态价值逐渐显现,为建设城市综合体打下坚实基础。

    (特约记者 林国富 通讯员 林晓宇)

    6

    湄洲岛:打造海岛水系综合治理全国样板

    漫步在湄洲岛湖石淉公园河道旁,放眼望去,水清岸绿,水草丰美,鱼翔浅底……通过水系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如今的湖石淉成为了岛民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湄洲岛湖石淉

    湄洲岛作为资源性缺水突出的海岛,曾面临水资源过度利用的困境,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水功能逐渐萎缩,岛上唯一天然淡水湖湖石淉一度被称作“龙须沟”,湄洲岛水系综合治理势在必行。近年来,湄洲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打造全国生态文明高地,有效提升全岛水环境质量。4月7日,在2020年度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全国共55个试点县)实施情况评估核查中,湄洲岛荣获“优秀”等次。

    试点提升 千家万户沐清流

    2018年,湄洲岛完成湖石淉水系连通工程后,提升湖石淉水体水质成为优先项目。湄洲岛将纪念林河道划为试验段,探索因地制宜的提升标准和模式,实践水清、岸绿、景美的示范引领路径。

    两年来,湄洲岛通过“截、清、净、引、活”管理措施,及种植四季常绿矮化苦草和底栖动物投放等方法改善水体透明度和底部断面稳定性,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采用底部清淤回填种植土,在侧壁底部用混凝土对驳岸进行勾缝修复,解决河流驳岸石缝及底部土壤中渗入铁锈水的突出问题。构建纪念林河道完善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治理后水质达Ⅳ类水标准,全面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为海岛治水奠定了基础。

    节水优先 为有源头活水来

    湄洲岛坚持节水优先,做到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相结合。建设池塘作为补给区,将水资源加压后输送到三个补水点,满足现代农业灌溉用水、生态补水的需要,改善主要无水河段的生态基流。通过将再生水循环利用,连通河塘湖渠,尾水回用补充灌溉植物,中水回用补充河道生态用水,促进水体循环,实现一水多用。目前,已完成污水处理厂尾水蓄水池塘、蓄水池塘周边设置绿化景观带等建设,尾水部分泵房已完成CFG桩施工,底板施工完成。

    同时,湄洲岛还修建了一条贯穿全岛南北的中水输水管线,采取防污控污和生态补水措施,满足现代农业灌溉用水、生态补水的需要,有效改善主要无水河段的生态基流。

    全民参与 美丽湄洲河湖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湄洲岛管委会副主任王象链说,岛上现有河流水系30余条,14条实施河长制管理。党政双河长坚持一线巡河履职,区镇村三级设河长建立健全了责任体系,各级河长牢固树立管河治河“施工队长”意识。

    在深化河长制的基础上,湄洲岛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机制,坚持全岛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开门治水。发挥民间志愿者力量,继续壮大河长制妈祖义工队,加大巡河力度,做到一河一护。同时,为民间河长及监督员发放聘书,调动全社会监督河道水污染治理与日常管理情况,不断推进湄洲岛河长制工作,进一步打造海岛水系综合治理全国样板,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巩固建设、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特约记者 林国富 通讯员 陈顺妹 魏忠荣 文/图)

    7

    北岸经开区:农村污水全域治理的北岸模式

    近年来,北岸经开区围绕“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分片区开展农村污水全域治理,全力打好水质攻坚战,奏响民生协奏曲,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北岸经开区西山排洪渠

    河长挂帅 打响攻坚战

    北岸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作为区级河长亲自带队、现场督战,用足用好河长制责任链,建立区级主导、镇负主责、村居主体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推进、一天一碰头”倒逼机制,成立专班,全力攻坚全区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同时,区级河长分别挂钩乡镇,每天现场指挥督导、协调问题,确保工程无障碍施工;每天督查通报,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就地停职检查……能用的措施全部用上,确保农村污水“一户不漏过、一滴水不放过”。

    锁定目标 治理全域化

    全区25个村庄同时启动前期规划设计、招标、开工建设,采取分片区集中收集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设立接户井,通过各家各户的接户井将各家的生活污水收集排往主干管,再汇流至污水管网。工程的主管网和接户管同时铺设。主管网推进到哪里,接户管跟进到哪里。

    一天80多台切割机、破路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持续轰鸣,430多名工人早出晚归加紧施工,农村污水收集治理百日攻坚现场热火朝天,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施工现场,区、镇、村、施工队全面协同作战,分管、包村、工作队、技术员、施工队等全部一线办公,分秒必争加快进度。目前,全面完成25个村污水收集任务,覆盖人口约4.73万人,每天收集农村污水3200多吨。同时,严格把控细节,因地制宜,每户科学施工纳管,按照污水收集量逐级考察区镇村三级工作成效,保证农村污水治理前端建设、中端收集、末端处理实现有效衔接。

    发动群众 按下幸福键

    污水收集治理是河长制工作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兴乡村、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北岸经开区将各家各户生活污水收集到主干管,再汇流至污水管网,水环境污染减少,农村居住条件变好,群众直接受益。

    北岸经开区为做实做好为民实事,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还通过村委会发挥党员、老人协会、乡贤等带头示范作用,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将政策和道理向群众讲清楚、讲透彻。遇到纠纷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其中,把污水收集这一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向社会、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

    (特约记者 林国富 通讯员 吴金攀 文/图)

    来源:中国水利报

    水利资讯

    一手掌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工程项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工程项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