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房地动态 » 正文

    房地产的第三场决赛:谁能跑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03  浏览次数:196

    前所未有的危机席卷而来,加速冲刷中国房地产行业格局之时,几乎无人可以独善其身。暴雷躺平、裁员降薪、业务收缩、业绩下滑,乃至很多房企无法正常发出财报、被迫停牌,都预示着房地产正在经历着新一轮周期。

    房地产经历的前两轮周期,是1995年国家宏观调控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这一轮周期,虽然也同样与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密切相关,但与前两次又有巨大的不同。

    前两次周期结束后,不动产开发仍然是行业的主基调。但这一轮周期结束后,随着居住需求的饱和,房地产行业将出现显著的变化,从不动产开发转向不动产经营。如果说前两次周期更像是环境变化带来的阵痛,这一次周期行业却要脱胎换骨。

    实际上,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巨头房企,是从2008年后才真正为大众熟知。而完整经历三次周期的企业,已是屈指可数。万科是其中之一。

    前几天,万科公布了年报,这一次行业新旧周期更迭掀起的惊涛骇浪中,-45.7%的净利下滑幅度看起来也很严峻,但客观而言,万科在行业危机中的表现比多数房企要好得多,现金流等致命指标更是没有出现问题。

    从经营规模看, 2021年万科实现合约销售额6277.8亿元,虽然同比略有缩水,在行业大退潮时依然保持了稳健有度。从经营质量看,万科的经营现金流净额持续为正,净负债率仅有29.7%,持有现金约1500亿元,保持着业内领先的现金流和信用水平。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万科以对周期风险高度敏感著称,早在两三年前,万科就已经高喊着“活下去”。

    在这第三次周期进入“决赛圈”的当下,穿越周期的痛苦虽然不能免除,但未雨绸缪的万科,底气和信心显然更足一些,也更从容些。

    穿越周期

    这个财报季,利润下滑已是房地产行业的普遍现象,但作为龙头的万科的利润下滑还是受到更多关注。不过,仔细拆解,这也是行业共性问题的如实反映。

    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还是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下降。2021年,受地价占售价比上升的影响,万科整体毛利率下降7.4个百分点至21.8%,导致开发业务毛利总额同比减少了189亿元。此外,万科的投资收益下降了69亿元,对部分项目、个别股权投资等进行减值也减少了归母净利润约26亿元。

    这里面有外部市场在去年下半年加速下行的影响,也有在部分城市投资追高冒进的失误等内部因素。客观来看,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很多房企在去杠杆周期依然困于规模陷阱,拼命扩张、抬高地价,毛利下降的代价需要整个行业所有玩家来承担。更遑论,房企在拿地、并购上稍有失误就可能在市场下行周期吞下苦果,万科就有在2018年32亿“抄底”收购华夏幸福环京项目、最终踩雷的教训。

    面对利润大幅下修,股东和投资者的感受自然不会好,但作为万科的投资者还是幸运的,万科没有逃避问题,而是坦诚反思并且行动。发布年报的同时,万科推出了历史最高比例的分红来安抚投资者,分红比例从2020年的35%跃升至50%,分红金额达到112.8亿元,基于当前的股价股息率达到约5.1%。

    现金流等于生命线的房地产行业环境中,掏出100多亿元进行分红,万科可以说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万科也是A股中唯一一家连续三十年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上市以来累计派息已达949.7亿元,累计股权融资仅331.5亿元,单从这一点来说,价值投资者可以给万科短期业绩的波动更多的宽容。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还向市场释放出了明确的回升信号——郁亮透露,2022年万科将解决开发业务存在的问题,实现营收和净利企稳回升。同时,新业务的学费大部分已经交完,2022年非开发业务总体将开始形成正向贡献。

    具体来看,截至去年底,万科已售未结合同金额累计超过7100 亿元,是2021年结算收入的1.6倍,这些已售未结资源,将陆续转化为结算收入,对万科的业绩形成有力支撑。同时,万科的经营、服务类业务2021年营收已超过400亿,正逐步形成新的盈利蓄水池。未来以Reits为代表的不动产长期股权投资,也为万科的经营、服务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增值变现出路。

    更重要的是,尽管房地产行业已经触及18万亿规模的天花板,但长期看来,这仍然是一个超过10万亿级的市场。随着政策底日趋明朗,行业逐渐回归常态和理性,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回归可待。对优质龙头房企来说,投资者无非需要更长一点的耐心。

    价值重估

    不管怎么说,随着行业整体进入存量市场竞争,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想象力空间已有限。但万科的成长性并未消失,这主要体现在布局已长达八年的非房业务上。

    从2014年起,万科就陆续布局物业管理、商业开发、物流仓储、长租公寓、酒店及冰雪等非房业务,这些新赛道业务虽然付出了一些学费,但大多数已逐渐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正在跑出万科的第二增长曲线。

    从增长势头看,新业务的整体营收已突破400亿元,且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滚雪球”效应明显。比如,物业板块万物云2021年收入首次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32%;万科商业2021年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20.57%,其中印力近五年收入复合增速达到20%;物流仓储2021年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69%,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速52%;万科泊寓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速则达到40%,2021年营收达到28.9亿元。

    从经营表现看,这些业务的回报指标NOI(营运净收入)率势头良好。万科物流项目的稳定期项目NOI率达到6.5%,公寓业务2019年后获取的项目超过了6%,印力近两年的重要新开业项目首个完整年超过6%,均在行业内属于优秀水平。

    从商业模式看,万科经营服务类的新业务基本是属于风险小的“收租”业务,成熟后将是稳定贡献现金流的“现金奶牛”,能够有效平滑地产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万科的新业务突破蓄能阶段、陆续进入爆发期,资本市场对这些业务分类独立估值也将加速。这意味着万科的整体市场价值将迎来重估。

    重估的标志之一就是新业务的独立上市。紧随财报发布之后的4月1日,万物云已递交赴港上市招股书,即将成为万科孵化独立上市融资的第一个非开发业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万科在会计准则上采用成本法计量非开发业务,这是一种保守的财务处理方法,追求的是现金流创造的利润,忽略不动产的增值,相反通过计提折旧牺牲当期的利润,这实际上意味着万科经营性资产的内在价值被低估。近年来,万科的经营性资产快速增加,2021年,万科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约860亿元,如果以公允价值入账则高达1039亿元。

    这些被隐藏的内在价值,不应该被价值投资者忽略。

    长期以来,始终保持自省的企业,总能为行业提供引领和镜鉴,穿越周期的能力早已得到验证。正在经受沧海桑田般洗礼的行业里,有人会在风暴中倒下,自然也会有人在经历试炼后赢得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