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手机网站
购物车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农林绿化
市政建设
路桥建设
电梯消防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工程招标
房地动态
视频信息
企业之窗
工业信息
城乡建设
水利水电
装饰装修
旅游休闲
建设劳务
建设商城
招聘求职
保险资讯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项目
»
水利水电
» 正文
李德武:与水利摄影相伴一生
发布日期:2020-11-24 浏览次数:
224
该系列丛书共三卷,结合影像资料,通过60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一辈摄影师本人的口述整理和采访,将口述、访谈与文献资料互为对照,深入挖掘了历史的真相,展现了中国摄影师的群体形象。摄影师的口述复活了他们生活其中的那个年代,使历史更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新中国摄影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史料和影像文本。
今天从第三卷中摘编摄影家李德武的口述,感受老一辈摄影家的摄影情怀与担当:
口述人:李德武
采访人:董一鸣
记者:您是哪一年参加工作的?
李德武:1951年,我在开封二中初中毕业。当时河南省号召青年学生,就是当时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在校生参加经济建设,我当时是校学生会的干部,学习委员、共青团员,又是毕业班的班长,于是就报名参加,当时被分配到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政治部宣教科。
当时能参与治淮工作是很骄傲的。新中国成立前期,淮河的抗灾能力极低,群众形象地概括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1950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水灾,安徽、河南两地受灾人口1300万人,毛主席连续四次对淮河治理做出重要批示。当年10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5月,毛泽东向全社会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治淮成为当时全国压倒一切的任务之一,淮河流域各地掀起治淮工程建设的高潮,多项水利工程陆续上马,可以说是当时新中国成立后搞得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也标志着新中国大规模治水的开始。
记者:那您是什么时候和摄影结缘的呢?
李德武:1952年的上半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摄制小组来到河南拍摄治淮工程,我跟随摄制组到各水库工地,向摄制组介绍每一处的地势和水利建设情况,也就是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我接触到摄影,为以后的摄影生涯打下了基础。录制结束后,我就开始负责起了宣传科的摄影工作。
记者:初期接触摄影,您用的什么相机?有人指导吗?
李德武:当时发的是一个二手相机,德国产的,禄莱双镜头反光相机。胶卷好的时候用英国伊尔福公司生产的,差的时候用匈牙利生产的胶卷。在1953年初,治淮委员会办了一个治淮摄影短训班,当时河南包括我一起参加培训的一共6个人。平时我也买了一些摄影书籍,再加上淮委经常派人下来拍摄,像张文礼、孙静(后来都成了新华社记者),我陪着下去,一方面陪同,一方面照相,慢慢就入门了。
1953年,水利二师六团官兵参加南湾水库建设誓师大会。
1953年,河南确山,水利二师进行薄山水库大坝施工。
记者:那时拍摄照片的条件怎么样?
李德武:当时下去拍照主要靠两条腿,除了到地区、市县有公交车,其他全部是跑路。拍完照片都是自己冲洗。1954年下半年到1955年上半年,我在信阳南湾水库拍摄时,吃住都在工地,当时南湾水库修建现场有一个工地报社,叫《南湾工报》,他们买了一套冲洗设备,但由于没有专门的暗房,照片拍回来都要晚上洗,冲印好的照片给报纸配图。
记者:治淮工程您主要拍摄过哪些水库?
李德武: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只修过一座小型水库——鸳鸯池水库。石漫滩水库、白沙水库、板桥水库,这三座大型水库1953年基本就完成了,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兴建的三大水库。1953年开始,薄山水库和南湾水库开始建设,这两个水库我是从察看原始地形到施工到工程完成,拍摄了整个过程,相对来说,南湾水库和薄山水库的照片最多。
1953年4月,在河南信阳南湾水库,水利二师军工在学习空压机技术。
记者:您哪一年到的河南省水利厅?到水利厅主要拍摄什么题材?
李德武:当时,治淮的规模很大,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1000多人,水利厅才30多个人。1956年,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治淮机构,各地的治淮机构都和水利厅合并。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和河南省水利厅合并了,我也就来到了河南省水利厅工作,继续负责摄影。
记者:当时的施工场面如何?
李德武:当时技术装备十分简陋,地质勘查主要依靠人工挖井和开槽。开凿隧道请的都是煤矿上的窑工来指导。在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的情况下,大家吃住在工地,肩挑、人扛、小车推。水利施工场面都很壮观,修建水库、治理河道、修渠打井,一个工地都几万人,修建南湾水库最多时达8万人,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1974年,河南辉县,郑永和带领“小长征队”走难险山路,访山村民情。
记者:这段时间您拍摄的重要水利工程有哪些?
李德武:比较著名的有红旗渠的前身英雄渠,当时主渠全长330公里,还修了5条支渠,较好地解决了渠道沿线8万山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问题。还有人民胜利渠,这是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还有共产主义渠、赵口灌区、三义寨灌区、大功灌区等一批引黄灌溉工程,都进行了拍摄。
记者:您的照片里有很多是反映引黄灌溉的,对于河南的引黄灌溉的发展,您是一个见证者吧?
李德武:是啊。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南的引黄灌溉包括水利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了一些骨干工程,像是人民胜利渠就是那个时期修建的。后来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河南也响应国家“以粮为纲”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学大寨”就是当时的主要标志。第三个阶段就是世纪之交,发展到现在。
像人民胜利渠,当时也叫“引黄济卫工程”,1951年兴建,1953年完工,是黄河干流上第一个引黄灌区。一个作用是灌溉,另外它还能保障卫河的通航,从新乡到天津,我拍的还有新乡码头的照片,很珍贵。因为人民胜利渠带动了粮食大幅度增产,效益很好,这样,1958年河南推行大引、大蓄、大灌,盲目发展引黄灌溉,造成了泥沙严重淤积,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大面积土地次生盐碱化,不增产,反而减产了,还赶上了困难时期,民怨很大,1962年除了人民胜利渠,河南就暂停引黄了。
1964年以后,因为井灌集中的地区长期超采地下水,旱的问题开始突出,河南省又恢复了引黄,平原治水开始搞“排、灌、蓄”相结合,可以说是几起几落。
1955年,新乡市人民胜利渠引黄济卫后,新乡、天津间的航运得到大大的便利,在枯水时候百吨以上的船只可以航行无阻。
1956年,河南郑州打井下泉——“五六”打井法。
兰考渠灌、兰考三义寨引黄工程于1958年3月20日开工兴建,经过四个半月施工,于8月15日竣工放水,此为放水典礼。
记者:在您的经历中,哪次摄影对您影响最大?
李德武:这么多年的摄影经历,各种拍摄情况遇到过很多,但是,有一件事对我影响非常大,这就是“75·8”特大洪水。“75·8”洪水之大震惊中外,此次暴雨洪灾,最大3天降雨量1605.3毫米,最大1日降雨量1005.4毫米,6小时降雨量830.1毫米;以上雨量均超过我国大陆历次暴雨纪录,其中林庄6小时雨量超过当时美国宾州密士港782毫米的世界纪录,现“75·8”雨型已被录入水利专业教科书。
由于“75·8”雨情危害惨重,洪汝河流域内板桥、石漫滩2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2座中型水库和58座小型水库失事,世界震惊。同时它对我国乃至世界水利贡献也是巨大的,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为以后我国乃至世界的水利设计和建设、水库的除险加固等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可以说有了“75·8”,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治洪标准。
1975年8月9日,河南西平县被洪水淹没的村庄。
1975 年8 月1 0 日,“75·8”大水中,被洪水冲毁的河南遂平段京广铁路。
记者:“75·8”洪水发生时,您是怎么赶上拍摄的?
李德武:1976年是治理淮河二十五周年,1975年的时候,河南省水利厅申请了两架飞机航拍治淮的成效,正在信阳拍摄的时候,开始下雨,在那里住了10天,飞机飞不了,“75·8”洪水的前一天,我被通知回郑州,要去淮委开会,结果在回来的路上就发现,京广铁路两边都是水,铁路旁边都是避难的群众了。到郑州第二天早上不到8点,厅里面就通知我,板桥水库垮坝了,石漫滩水库垮坝了,我当时都不相信,我刚从那边回来,怎么会垮坝?但领导通知我,马上到办公室,等着水利部北京来人,你跟着去拍照。
当时我是最早进行拍摄的,第一时间拍摄到石漫滩、板桥溃坝的现场。我就想到这么大的洪水,这么大的灾害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就天天去拍,起码连续拍摄了有六七天。
记者:当时拍摄的照片,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德武: 我当时拍摄的第一手资料,晚上回来冲洗,第二天赶紧上报,一方面是河南省水利厅向水利部汇报用,一方面是提供给新华社,以内参形式向中央汇报。
后来,水利部牵头,河南电影制片厂、河南省水利厅一同编了一部“75·8”洪水电影纪录片,当时河南电影制片厂负责冲洗,毛片出来没有编之前,因为河南广大干部很关心这个事,到底水灾什么情况,当时在河南电影院把毛片(没有剪辑制作的原始素材)放了三场。因为是毛片,当时也没有解说词;也因为我最熟悉情况,当时就让我在放映现场,一边放电影,一边解说:这是哪一天,哪个地方,什么情况。之所以让我解说,是因为这些地方我都去拍过,所以都能讲清楚。我拍摄的这些照片,后来河南省水利厅又编成了一本书《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在全国来讲也是不多见的记录此次灾害的书籍,作为历史资料十分珍贵。2013年,河南省防洪教育基地在驻马店板桥水库挂牌,里面“75·8”洪水的照片,大部分也是我提供的。
1975年8月10日,河南确山,军民抗洪抢修加固薄山水库大坝防浪墙。
记者:作为一名行业的专业摄影家,您对自己这么多年的水利摄影工作怎么看?
李德武:当年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水电专家钱正英曾说过,河南省地处我国的中原,不论是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状况,都可看作我国的一个缩影。从历史上屡遭惨重水旱灾害、民不聊生的重灾区,经过60年艰难曲折的奋斗,演变为工农业全面发展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在我国的水利史上极具代表性。河南省水利工作的成绩、经验和前景,不仅对全省,而且对全国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我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这一发展历程,感觉十分荣幸。
1975年,河南辉县修建群库汇流干渠。
记者:您比较喜欢的照片是哪些?
李德武:我喜欢的照片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张:一张是1955年拍摄的一张照片,叫《小水库的早晨》,当时是去采访一个劳动模范,采访以后,发现有一个小水库,当时感觉有可能会拍到好照片,于是决定住下,第二天一早拍摄。当时附近没房子,就有个窑洞,我住到了窑洞里。第二天早晨,光影效果很好,后来照片发到《人民日报》副刊上了,还被评为他们的月度最佳照片。虽然是个小事,但是经过等待后拍出来好照片的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我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
一张是南湾水库系列照片,可以说是我的代表作之一,大施工的场面,我也比较喜欢。还有薄山水库系列照片,比较有意义。当时施工的人员是整建制的解放军,从部队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分别叫水利一师、水利二师,当时,水利一师在安徽施工,水利二师在河南施工。从战争到和平,从战士到建设者,施工的场面比较有历史意义。再有比较喜欢的照片就是辉县的照片、红旗渠的照片,反映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75·8”洪水的照片,代表一段灰色的历史。
1955年4月24日,河南信阳南湾水库截流。
1955年,河南信阳,南湾水库民工冒雨堆砌大坝护坡。
1957年12月20日,河南登封大冶镇前进农业社修建小水库。
1960年5月,河南许昌许扶运河通航。
记者:您觉得作为行业摄影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才能做好摄影工作?
李德武:作为个人来讲,干摄影这些年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也不要官,就是把工作干好。对于大的历史事件,一定要有责任感,要想办法记录下来,一个是当时发挥作用,一个是要传给后人。像我拍摄的京广铁路被洪水扭成“麻花”、油罐车被洪水冲走几百米的照片,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水灾的严重性,比文字更加形象生动。搞好工作首先要做好人,只要有责任心,人品好,工作就能尽心尽力去完成。
李德武,生于1935年,河南济源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第一届理事,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1951年在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政治部宣教科负责摄影工作,1956年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与河南省水利厅合并后,一直从事水利摄影工作。记录了治淮工程、南湾水库、薄山水库、引黄灌溉、井灌、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记录了河南几十年来的水旱灾害,拍摄下七八千张照片,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代表作有《“75·8”洪水》。
内容节选自
口述影像历史——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
(第三卷)
主 编:高 琴
执行主编:高 扬
开本:16 开
版次:2020 年3 月第1 版
定价:128.00 元
购书方式:
1、保存下图至手机相册,
2、打开手机天猫扫一扫,
3、选择该图片,即可购买
| 新书 |
跟随格里·巴杰,重新读懂摄影
?
什么,成就了莎莉·曼?
“作家”身份之外的苏珊·桑塔格
伊莎贝拉·伯德:传奇女摄影师镜头下19世纪末的中国
| 征集 |
1700多年历史的“最美小城”始兴,向您发出一封邀请函!
| 影廊 |
携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一对美国华裔夫妇的光影世界
| 对话 |
世界前沿风景摄影师阿特·沃尔夫:永远不要停止观察
| 技法 |
| 话题 |
敢把领导人拍成这样,背后的摄影师们是群什么人?
| 影史 |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电话:010-65220965
原标题:《李德武:与水利摄影相伴一生》
关键词:
中国建设工程开发网
下一篇:
吉林市召开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新闻发布会
上一篇:
点赞!《四川新闻》聚焦宜宾双城建设成果!
[
工程项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工程项目
• 安徽广德:“黑科技”掀起灌区“节水革命”
• 共享大坝工程治水经验 这场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 湘潭市岳塘区加快推进建设路街道老旧小区配套基
• 一季度,河北省港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4亿元
• 全省水利系统积极开展“5·12”防灾减灾活动
• 应对旱情,安徽四大水利工程供水超10亿立方
• 万人奋战一线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建设加
• 开工,建新房!
• 贵州省水利厅: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水
• 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商部署近期水旱灾害防御
推荐图文
推荐工程项目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出台实施“七听”举措保障在线教学质量
水利水电局开展防汛大检查确保安全度汛
广深莞缺水怎么办?这项总投资339亿的水利项目2019年上半年开工或是明年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
水利部2019年将继续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论证 为早日开工创造条件
水利部关于加强2019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
2019淄博市水利工作划重点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
2019年水利工作怎么做?水利部部长划重点!
2019年福建泉州水利水电工程师考试补证申请通知
靖西市水利水电建设站靖西市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管材采购中标公告
2019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条件
点击排行
贵州省水利厅: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商部署近期水旱灾害防御
应对旱情,安徽四大水利工程供水超10亿立方
安徽广德:“黑科技”掀起灌区“节水革命”
全省水利系统积极开展“5·12”防灾减灾活动
共享大坝工程治水经验 这场研讨会在成都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