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业信息 » 正文

    【时代的样子】探路新质生产力·工匠先锋 | 跨界创新,助船舶工业“远航”数字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01  浏览次数:87
    当前,上海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要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赛道和未来产业不断向前。在此过程中,人才无疑是关键要素和变量。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连续八年组织举办“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挖掘出了一批在产业一线勇立潮头、矢志创新的企业领军人物和专业技术骨干,他们以胆识、智慧和汗水,正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壮大贡献着力量。 4月28日起,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携手文汇报共同推出全新专题报道——“探路新质生产力·智慧工匠/领军先锋风采”。今年,我们将持续关注在上海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杰出人物,旨在通过文字的力量,展现他们的不凡业绩,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传递他们的职业精神。我们更期待能通过这一栏目,凝聚和激发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共识和热情,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船海舟运营交付部负责人姚骏峰 跨界创新,助船舶工业“远航”数字时代 姚骏峰(左一)与同事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姚骏峰,中国船舶集团海舟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运营交付部副部长(主持工作),负责公司运营交付管理及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搭建软件研发运维协同平台,完善集成式产品开发体系,带领团队“从0到1”构建海舟信息化能力,建立商务供应链制度流程数字化样板工程,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等。 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工业软件旗舰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海舟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有着一股特别的干劲,希望用最高效率、最短时间,补齐我国在工业软件方面的短板,使我国船舶工业的数字化水平能匹配全球造船“老大”的地位。身处这样一个团队,姚骏峰同样深感使命在肩。 姚骏峰曾在机器人技术领域专攻10多年,取得不少亮眼成果。而今,进入中船海舟担任运营交付部负责人,他在公司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尝试跨界创新,将机器人的技术和创新理念引入企业数字化转型,以系统工程方式持续打造“数字海舟”,加速工业软件创新步伐。 心结 2022年成立的中船海舟是中国船舶集团工业软件工程的牵头单位,负责架构设计、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技术测评等工作。简而言之,中船海舟就是要背靠集团,着力打造自己的船舶工业软件。 身为中船海舟最早的员工之一,姚骏峰加入公司的背后,有着一个“10年心结”。大学毕业时,他差点应聘进入一家外资工业软件公司,但实习时他发现,这家公司的核心技术全留在境外,中国员工完全接触不到。这让从小胸怀技术梦、强国梦的姚骏峰一下就感受到强烈冲击:“凭什么?” 的确,在工业软件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产品自主化率不高,关键技术储备不足。中国船舶集团虽已连续多年坐稳全球最大船企宝座,但他们意识到,必须抓紧时机,补上这方面的短板。近年来,国家对于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越来越重视,船舶产业链上下游在发展,使用国产工业软件方面的共识越来越强,加上船企在数字化领域的积累越来越厚,发展自主工业软件机遇前所未有。 跨界 对中船海舟来说,既要在技术上加速奔跑、急起直追,尽快用高质量的国产软件支撑船舶工业发展,也要兼顾企业发展,基于市场规律,用合理的团队规模和研发投入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姚骏峰的职责,是和同事们一道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搭建软硬件底座,从而支撑企业数字化运营,形成敏捷、高效的产品开发平台。 在加盟中船海舟之前,姚骏峰曾专注于机器人和自动控制领域10多年。他说,机器人的研发思路可以归结为“感知-决策-执行”,也就是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数据,让机器人能“看”“听”“感觉”,随后基于这些感知,形成决策,最终执行任务。 如果将机器人看成单个智能体,那么,企业就是群体智能的集合,其数字化运营完全可以近似按照机器人的逻辑,充分汇集、分析内外部数据,驱动决策,最终转化为执行力和产品。要形成这样一条前后贯通的“感知-决策-执行”链路,就需要用数智化技术和理念,打破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让各个部门能协同,让各种数据能流动,让业务运转更透明,从而使数据全面赋能企业。 高效 作为重要的数字化工具,工业软件通常拥有数千万行代码,需要一支三四百人的团队花上3到5年时间才能完成开发。在中船海舟,这个极富挑战性的过程被大大压缩了。 去年12月,中船海舟完成首次产品发布,国产三维设计软件珊瑚Marine1.0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虎魄PLM1.0一亮相,就成为我国船舶工业软件领域的标杆。这也意味着,中船海舟仅靠200多人的精简团队和一年左右时间就拿出了产品。 姚骏峰说,基于“数字底座”,中船海舟在上海和武汉的研发团队虽然远隔千里,仍可紧密连接、在一个平台上开发。公司内部构建了一个全程“无断点”的数据采集和流转体系,支持各部门高质量协同,管理层高效率决策。 姚骏峰说,预计到今年底,他们有望发布全新2.0版系列软件产品。实际上,由于末端(用户)和前端(开发)之间协同不足,全球工业软件领域迄今都没能很好满足船舶行业的需求。中船海舟过往的实践已初步证明,通过打造“数字原生企业”,开发数字化工具,他们完全有可能将“后发”变成优势,在数字时代为船舶行业的远航注入新动能。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