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房地动态 » 正文

    信心持续回升 房地产交易暖意渐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05  浏览次数:72

    多家机构监测数据显示,春节过后,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面积恢复正增长,土地市场交投热度也有所回升。

    专家表示,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前期调整政策显效,住房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房地产市场恢复平稳发展的积极信号增多。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在持续优化完善,效果还将继续显现,进一步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百强房企销售增速转正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总额达17589.5亿元,同比增长8.2%,这是2022年以来首次实现单季度同比正增长。其中,百强房企3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4.6%,环比增长36.7%,呈现双增长。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同样显示,3月房企销售业绩显著改善。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6608.6亿元,同比增长29.2%,环比增长42.3%,同比、环比均保持增长且增幅较上月扩大。

    “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各地因城施策见效,住房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房企抓住机遇,加快推盘,共同推动3月房地产销售额出现较大幅度提升。”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预计4月房企销售额仍会保持同比增长态势。”

    不过,刘水也提示,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销售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支撑2-3月房地产交易回升的最重要因素是前期积压需求释放,到二季度,这一因素带来的支撑作用可能会边际转弱。”刘水说。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一系列综合举措逐步显现效果,不论是房企投资信心还是购房者置业信心都有所修复。若政策端持续发力、宏观经济稳步向好、房地产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则二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平稳,有望较一季度实现小幅增长。

    房企拿地意愿回升

    不仅是楼市,近期土地市场形势也有所回暖。

    3月17日,南京2023年首轮土拍收官,成交金额达179.521亿元,溢价率约为8%,吸引了近30家房企参与。3月23日,北京2023年首轮集中土拍正式开启,出让昌平区两宗住宅用地,其中一宗地吸引了首开、碧桂园、上海大华等42家房企及联合体参与竞拍。

    从一季度整体来看,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3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达1930.0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15.0%,降幅较1-2月收窄1.15个百分点。其中,3月50家典型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7.3%,拿地热情出现较明显回升。

    此外,自2月起,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性也有所上升。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1月拿地金额15强榜单中,尚无民营房企身影,到了2、3月,榜单上的民营房企已占到半数左右。机构预计,随着房地产销售回暖,房企资金压力将进一步缓解,民营房企拿地意愿也有望继续回升。

    “宏观经济与房地产调控政策营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有信心。”3月31日,中国海外发展董事局主席颜建国在业绩会上如是说。

    政策优化力度不减

    房地产调控政策还在持续优化完善。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一季度,共有65个省市83次松绑房地产政策,虽然政策出台频次较去年四季度略有下降,但力度不减。

    “可预见的是,地方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需求侧,将以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释放为切入点,进一步解除购房限制、加大财税激励,以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表示,一线及强二线城市调控政策仍有调整空间。

    房贷利率方面,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目前,已有超30城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二线城市中,沈阳、郑州、太原、厦门等地房贷利率最低达3.8%。三四线城市中,珠海、柳州、南宁等地可低至3.7%。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短期看,预计多地首套房贷利率将延续下行态势,符合条件的城市利率下限有望降至4%以下,此前已下调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也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责任编辑:王婉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