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业信息 » 正文

    攻坚“变轨”,竞逐新赛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调查报告(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22  浏览次数:79
    攻坚“变轨”,竞逐新赛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调查报告(上)攻坚“变轨”,竞逐新赛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调查报告(上)攻坚“变轨”,竞逐新赛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调查报告(上)攻坚“变轨”,竞逐新赛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调查报告(上)

    赛轮集团智能化工厂的工人正在操控设备。(□资料图)

    攻坚“变轨”,竞逐新赛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调查报告(上)

    智能化升级后,青岛中加特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位。(□资料图)

    攻坚“变轨”,竞逐新赛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调查报告(上)

    青岛中加特线圈智能制造车间里,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工作。(□资料图)

    攻坚“变轨”,竞逐新赛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调查报告(上)

    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少有工人作业,靠智能设备终端就可掌握整个产线的生产数据。(□资料图)

    攻坚“变轨”,竞逐新赛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调查报告(上)

    扫码查看 蹲点调查 专题报道

    ■编者按 稳大盘挑大梁,山东的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把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必须聚力提质增效,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奔赴6市12个县(市、区),深入一线调研,就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一组蹲点调研报告。今天推出首篇,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李振 赵丰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其既处于全球竞争的“漩涡之中”,又处于科技革命的“浪尖之上”。

    抓制造业就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山东将制造业作为优先发展、聚力发展、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累积形成了一大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铸就了全省经济的根基和优势。同时,制造业大而不强、国际竞争压力持续攀升等情况,也摆在我们面前。

    突破传统发展轨道,竞逐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制造业靠什么?

    求变找生路

    2月15日下午,沿着振兴路进入位于蓬莱的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路两边停着的小汽车越来越多。直到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毗邻的十字路口,向四个方向看去,百米开外都是工人上班通勤的私家车。

    传统风电生产企业的生产淡季,这个2月,蓬莱大金却聚起了火爆的人气。

    厂区外密密匝匝的私家车,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企业面对的环境之变及其应对之变。

    蓬莱大金的生产车间里,巨型钢铁圆环有序排列,机构制造部部长路胜龙仔细检查着工人打磨、卷板、焊接的质量。

    “目前正在为英国一海上风电项目生产单桩和过渡段。”路胜龙说。这批产品是企业除塔筒类产品外,首次向欧洲出口的超大型单桩基础,3月底前即将进行第一批次发运,速度的“快”和质量的“优”必须兼顾。

    把产品卖向欧洲市场,是蓬莱大金“变轨”迈出的关键一步。止于2020年的陆上风电“抢装潮”,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后续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靠政策性补贴支持的订单在此后锐减,单靠政策红利,企业大都面临“吃不饱”。

    就在众多企业瞄准政策补贴发力陆上风电、国内订单时,临海的蓬莱大金找到了“吃海”的新出路。

    “海上风电拥有更广阔更稳定的市场,同时,我们拥有码头的区位优势,于是确定‘两海战略’,大力拓展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蓬莱大金总经理高飞解释。

    “两海”订单的补充,让蓬莱大金的淡旺季不再明显。以往从11月延续到来年4月左右的生产淡季,如今被争分夺秒赶工期、抢进度所取代。今年春节期间,蓬莱大金给一线工人开出1000元/天的高额加班费,300多工人留在车间过了一个“生产年”。

    前瞻性把握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布局和发力方向,新的出路让蓬莱大金赢得了订单之外的多重收益。比如更多的利润。

    “干一根海外塔筒或单桩的利润,顶干两根国内的。”高飞盯着财务报表说,去年公司的海外订单额度占比在22%左右,今年预计将增加到60%以上,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还有更可靠的人力资源稳定性——订单持续全年,生产保持稳定,工人不再为了淡季没活干而离岗,技能工人队伍得到更好的稳定。

    同样发现海外市场新出路的,还有淄柴动力有限公司。“目前东南亚地区船用发动机的转速和国内不同,今年我们计划根据海外市场的特殊需求开发新产品。”公司副总经理崔亦强说,采取包括新品开发在内的举措后,预计今年企业外贸将有20%左右的增长。

    外部不确定因素不期而至,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企业若是在起伏不定的商潮中抱紧惯性思维的无本之木,势必会随波冲向下游。

    走访中,记者也注意到,一些曾经红火一时的企业,沿袭既有模式,没有及时“变轨”寻找新出路,车间冷落少订单。而那些以变应变、以转应变的企业,通过及时调整策略,改变自身定位,开展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等多重方式,适应市场变化,强化竞争优势。

    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企业的装配车间,工人的身影稀稀落落。“车间正满负荷运转呢。”生产部部长王际春说,包括一线工人和仓储、实验人员在内,车间总共30人左右。别看人少,创效能力可不低——企业年产值10多亿元。秘诀在于持续改进升级的软硬件设备。

    过去几年,青岛中加特投入上亿元资金先后购置了焊接机器人、叠片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并搭建智能工厂系统,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以焊接为例,从以前的纯手工焊接变为现在80%以上机器人焊接。人力制约得到了有效突破:过去两年,企业在人员增长不足40%的基础上,产能提高了2.5倍。

    当很多轮胎企业在考虑如何多卖轮胎之时,拼产量会是成功之路吗?赛轮集团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在敏锐察觉到传统轮胎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后,他们选择将“信息化”作为企业重要战略目标,并坚定将这三个字嵌入企业名称——青岛赛轮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有限公司。这22个字的“曾用名”,就藏着企业为轮胎这个传统产业寻找的新路。

    “把想要的参数输入进去,系统自己匹配合适的材料,同规格迭代的设计原来需要至少两周,现在1秒钟就能完成。”赛轮集团信息中心副总经理丁明玉说,他们打造了全球首家面向橡胶轮胎行业的“橡链云”平台,轮胎研发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勇闯“无人区”

    寻找新路,意味着要摆脱路径依赖,甚至是没有先例可参照,在黑暗的“无人区”中摸索前行。

    资金投入少不了。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每一个企业转型的成功,背后都有一段为技术改造或细水长流或一掷千金的过往。

    数百万一台的数控加工中心、立式车床林立的车间,从德国引进的全套全自动化生产线,聘请世界顶尖公司进行设计,搭建数字化系统……2019年起,青岛中加特启动软硬件系统的渐进式改造升级,前后投入远不止亿元。

    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启动技改时我们的规模不算大,资金需求量可以承受。后期技改规模上来了,资金需求量大了,恰逢企业的效益又比较好,因此可以顺利推行下去。”公司副总经理王涛说。

    政策资金也很重要。比如青岛西海岸新区出台政策,明确符合当地制造业发展规划的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后,按设备实际投资额的16%给予支持,属于新区“5+3”产业的技改项目可以按1.2倍给予支持。济宁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设立工业技改基金,支持实施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位于汶上县的山东华首重工有限公司获得千万元财政技改基金扶持,开展5G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

    但有的时候,钱不能买到一切。“不仅是4000多万元的投资,还有很多环节。”站在龙口兴民安全玻璃有限公司的一期生产车间,公司项目负责人姜庆忠沉吟片刻,“远不只是钱的事儿。”

    他眼前,是一条百米长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手臂举重若轻,轻巧平稳地将原料、产品从一个环节转运至下一个环节,最终形成一片完整的汽车天窗玻璃成品。从切割、磨边、掰边到检验、包装,姜庆忠很清楚,眼前丝滑流畅的衔接是怎样得来不易。

    瞄准世界领先,工艺流程上没有先例可循,龙口兴民处理的问题,很多都是头一遭:每个环节采用怎样的设备效果最佳?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型号的设备如何相互适配?每秒生产多少片才能充分释放最大化的生产效率……答案无人知晓,都隐藏在流水线每一次的传动中。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步步地试,一点点地改。”姜庆忠说,公司团队和各品牌的工程师合作,耗时一年多,才让这一串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设备成功实现协同。

    转型没有回头路,要走就要走到底。对企业技改定力的挑战,如今再一次摆在龙口兴民面前。

    与车间一墙之隔的二期生产车间里,新的生产线即将于今年七八月实现投产。二期车间将设置两条生产线以扩大产能,而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效率,他们计划在一些环节将两条线合并,另一些环节又要再分开。如何分,如何合,团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和调试。

    转型之路很少能一直顺风顺水。改与转的过程中,掏学费、跌跟头往往在所难免,成功者必须敢于付出成本,承担代价。

    “马路边等候拉货的卡车排成排,那一刻,我几乎要哭了。”丁明玉还清楚记得,2013年,他作为信息化程序员承担了企业的仓储物流模块建设。9月27日,按照跟仓库约好的时间窗口,他切换了2.0版本的仓储管理系统。几分钟后,他等来的不是喜讯,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求救”电话。仓库里,工人扫描轮胎,原本一秒钟一条的入库速度不知为何被拉长到一分钟,流水线上下来的轮胎很快形成了积压,堆到几乎碰到屋顶。再不疏通,货物发不出去,生产线也要停产。

    但在赛轮集团,有种“敢于为失败者埋单”的容错氛围。惴惴不安的丁明玉请示上级:“能不能把系统切换回原系统?”却得到“静下心来去查,有问题我给你担着”的回答。他深吸一口气,把被“打爆”的手机放在一边,打开电脑开始检查代码,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解除了这次“危急”。经此一役,他意识到,企业任何新的研发、新的转型,或许诞生成功,或许带来失败,但对失败的宽容,才能创造真正的成长。

    扫除“拦路虎”

    从东方电气风电(山东)有限公司到蓬莱港沿途,安装了26个可旋转信号灯。它们组成了海上风电叶片运输到港口时的“绿色通道”。

    海上风电叶片通过城市交通干道进行运输,就像把大象送进瓷器店。一个叶片就是一件庞然大物,长度在90米甚至100米以上,根部直径有5米多,加上车辆和防护装置的高度,超过了7米。考虑到拐弯扫空,道路上常见的信号灯、摄像头等,都会成为叶片运输的“拦路虎”。

    “了解到企业的问题后,管委立即向区里作了汇报,政府出资300多万元改造红绿灯横杆、升高通信线路、高压线入地,为企业产品外运扫清路障。”蓬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商部部长王瑛说。

    企业改革之路行之不易,任何一个困难、障碍都有可能成为“拦路虎”,挡住企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塑造便利企业改革的氛围环境,健全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服务、示范引领,能够更充分地释放企业的发展活力。

    十几年前成立时,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还是个只有十几名员工的“小不点”,没有合适的办公地点,他们就在潍坊高新区提供的管委会大楼14层安了家。

    “高新区没有嫌我们体量小,反而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王立峰说,“我们缺研发设备、检测平台,高新区就通过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配备了相应设备;新产品急着投产,他们帮着找厂房;我们没钱买设备,他们帮着融资贷款。”

    靠着自身技术的突破和政府的有力助推,潍坊力创在电控这个细分领域快速成长,成为山东的“独角兽”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区管委会大楼也被包括他在内很多企业家亲切地称为“第二孵化器”。

    如何为新兴产业、初创企业扫清发展障碍?潍坊高新区摸到了一些门道。“即便是公司规模小,初创期,但政府的服务不会少。”潍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说,新兴产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企业专注于技术研发,政府要有更多的耐心,持续为其发展优化环境。

    充分的技术支撑,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突破。位于枣庄的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端纱线研发、生产、销售的民营企业。这些年他们经常面对各类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生产过程涉及数十种原料、上百种品类的快速切换调整,让生产和设备管理变得困难而繁杂,萌生了建设数字化纺纱智慧工厂的想法。

    从纺织到互联网,往往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实现的巨大跨越,但山东拥有良好的工业互联网基础。工信部在全国遴选的28家“双跨平台”中,山东就占了四席,为全省众多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智慧化改造的得力助手。

    “卡奥斯COSMOPlat为枣庄正凯打造了企业级纺纱生产智造平台,实现工厂的全流程数字化驱动、监控与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卡奥斯纺织服装行业总经理王晓凤介绍,目前枣庄正凯的年生产能力提升约3倍,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能源与人力成本也大幅下降。

    从最初的氯化亚砜到芳纶单体,再到国内独有的产品聚醚酮酮,产品迈向高端,企业拓宽领域,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经验在于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突破转型的人才瓶颈。

    “企业重点投资一批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每年给予几十万元的经费,连续锁定5到10年,让他们安心研究相关课题的学理层面。”总经理孙庆民说,产生的研究成果通过购买汇集到公司专门成立的研究院,把化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化学工艺参数,进而开展工业转化。近几年,企业营业收入连续保持稳定增长,与选择这条人才道路,不无关系。

    扫除“拦路虎”,不仅靠企业。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处长李天东认为,推动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奋力挺起山东“产业脊梁”,必须要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枝。其中尤其注意给企业营造良好生态,政府之手做好要素支撑、服务保障,让更多企业不断冒出来、长起来、强起来。

    (□记者:杨学莹 王佳声 董卿 张海峰 杨国胜 高峰 马景阳 参与采写)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